作为一名未家庭的法官,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她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理家庭纠纷时,她遵循“以和为贵,情法兼顾”的理念,缓和家庭矛盾。沉着干练的外表下,裹藏着追寻正义、抚慰心灵的坚定与信念。五月,致敬司法劳动者,发现他们在司法岗位上的耕耘付出,本期致敬——青羊区人民法院未家庭蔡茂法官。
唯有积淀,方可前行
翻开蔡茂的履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理论扎实、实践丰富”。到青羊法院工作后,始终扎根一线,深耕审判。她办理的案件曾入选过最高院和最高检的典型案例;她撰写的案例被《人民司法》案例版刊载,制作的判决书获评成都市“百优裁判文书”;她还多次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的子课题撰写。
2021年,蔡茂到未家庭工作后,积极推动青羊区法院与青羊区教育局会签了《青羊区关于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实施办法》,通过拓展未成年人及家事审判工作触角,强化了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今年初,她连续获得“成都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突出个人”“2016-2020年成都市青羊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荣誉之外,蔡茂也感叹工作让她拥有了更多的“职业体验”。
心怀温情的 “家庭修补师”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纠纷的化解,不仅关乎个人及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和其他民商事案件不同,家事案件具有伦理性、私密性、矛盾多元性等特点,家事案件的审理还更加主张注重实质正义、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差异性保护,更加注重家庭关系的修复。因此,家事案件的审理,对于法官在矛盾纠纷的关键点把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蔡茂依据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得出作为一名家事法官的“审案技巧”。不仅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融情于法;还要懂得引导当事人“以和为贵”,学会取舍,尽量找到利益平衡点。
她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特别感谢您对我本人民事诉讼官司过程中的安慰和鼓励!好人一生平安!”这是一起抚恤金分割案被告当事人送来的感谢卡。在这起案件中,被告的父亲过世,生前单位将向亲属发放数万元抚恤金。由于逝者生前曾留下遗嘱,将所有财产指定给原告(小女儿)继承,原告(小女儿)找到被告(大女儿)要求领取全部抚恤金,被告(大女儿)认为原告(小女儿)已经继承了父亲的全部遗产,而抚恤金虽然金额不高,但背后是其与父亲之间的连接,不愿意放弃对抚恤金的主张,双方争执不下,遂到法院来打官司。按照法律规定抚恤金不属于逝者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逝者在遗书中对抚恤金的分配缺乏法律依据,最终法院判定该笔抚恤金由逝者享有同等权利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依法分割。审理过程中,蔡茂敏锐地发现被告(大女儿)因为父母离异后又遭遇丧父之痛,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难以释怀。庭审结束后,蔡茂主动与被告(大女儿)交谈,鼓励其正视生活中的挫折,正确处理与其他亲属的关系,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通过蔡茂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帮助,被告(大女儿)感受到了来自法院和法官的善意与温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写下了卡片上的感言。
护航花朵的 “社会疗愈师”
除了在案件审理中尽心调解家事纠纷外,蔡茂作为未家庭庭长,还积极投入到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2021年7月,青羊法院联合区妇联、草市街街道在八宝街社区挂牌成立了“豌豆荚法官工作室”。该工作室由未家庭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定期入住,并适时邀请公安、检察、妇联等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通过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向群众指明维权途径、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等多种工作形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蔡茂还和团队法官一起不断提升、拓展青羊法院少家审判队伍的司法能力。通过向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令》,促使监护人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向司法机关发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帮助轻罪未成年人被告人“无痕”回归社会;对性侵未成年人的家教从业人员作出《从业禁止令》,织密未成年人安全防护网。确保未成年人依法得到特殊、优先、全面、综合的保护。
“豌豆荚法官工作室”成立不到2年的时间里,通过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进行普法讲课;组织法院干警子女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审判案件;回访未成年人被害人等搭建起了一个与未成年人沟通、教育、引导和预防犯罪的平台,并且在法官、法官助理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参与下,工作室还将普法教育扩展到妇女、老人等家事纠纷的主要人群,使得法治阳光洒向人间、温暖人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回顾蔡茂的家事法官历程,虽有琐碎和纠结,但更多的是温情和色彩。校园普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审理案件,情法兼顾,慎微慎独。在一桩桩烦琐的“家事”背后,她用真情传递司法温度,守护万家灯火,用责任呵护祖国的花朵,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