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青羊区风险区全部解除
我院最后三名抗疫战士
历经10天10夜并肩“作战”
最终凯旋
现在 一起走近
他们的故事吧
他们,于所在社区完成169户、427名居民共十轮上门核酸检测工作,超400余件的物资配送转运,12小时轮流值守任务... ...
他们的故事
执行局 周柯利
8月29日,收到下沉通知,我知道社区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于是,不用再做什么心理准备,简单收拾行囊,我们一行十人便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此去目的地为光华街道。
刚到光华街道的时候主要工作是运物资、做抗体,后面更熟悉一些后就又去负责大门口物流、来往人员登记工作,虽然的确有点辛苦,但是每当收到社区的鼓励和小朋友甜甜的一句“辛苦了叔叔”,心里面就特别舒服、治愈。
在光华街道的抗疫服务于10天后宣告结束。9月11日,在家待了没几天的我得知抗疫一线还需要志愿者,再次“闲不住了”。这次,目的地是玉沙社区,由于它被划分为高风险地区,我们不再穿着“小红”转而换上“大白”服进行工作。此后,每次送物资不仅累还更热了,但看到业主们友善的笑脸,听到他们真诚的道谢,我就又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小区内,还有很多80岁以上的老人,也许有人会认为跟老人不太好沟通,但我很乐意为他们送饭、跟他们说说话,毕竟关爱老人也是关爱以后的自己嘛。
这次又是10天,10天的努力与付出,换来抗疫结束,也迎来了成都全面解封。这胜利的果实离不开大家的共同配合、齐心抗疫,我明白,我们都是好样的。
民三庭 牟蕊
“825”疫情爆发后,我有幸成为了支援大军里的一员,这20多天的抗疫生活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甜与苦。初到第一个高风险点位的时候,看到红色的警戒线、全副武装的大白、坚守在点位门口的公安等,心里确实有些忐忑。但每一位防疫“战士”眼神中的坚定,让第一次奋战一线的我明白,在这场与病毒抗衡的持久战中,胜利终将属于团结一致的我们。
在一线战疫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两件事——一是我参与抗疫的第二天,那天我们要对解除集中隔离的返家人员进行抗原检测。人真的好多好多啊,多到我连摆在手边的矿泉水都没能来得及喝上一口;一是这个点位降为低风险区的那一夜,我看到每一位并肩作战的“战士”们眼里都流露出笑意,或许里面仍夹杂着疲惫,但更多的是胜利后的喜悦。
同伴眼中的牟蕊
片段一:8月31日,她就开始了防疫支援工作。查核酸、登记出入卡、扫码、测温、分发物资都成了日常工作,因为支援小区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住户物资需要一层楼一层楼进行人工搬运。即使平常我们偶尔会开她玩笑“蕊蕊,你看起来很有力气哦”,但她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女孩子,每天几十趟的来回爬楼梯、运物资,对她来说,绝对是在参与抗疫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参与抗疫后却成了日常。仿佛她穿上那身大白就有了不同的身份,充满力量的身份,可当回到隔离酒店脱下大白片刻休息时,身体透支的信号依然会传来,疲惫、困倦、肌肉酸痛统统袭来,但支援工作并未结束,她还不能倒下。
片段二:9月10日,结束上一个封控小区的支援工作。不过两天,13号,她又要踏上支援抗疫的道路。这一天对她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她重要的人的生日,刚刚点燃的生日蜡烛只能匆忙熄灭,带着不能陪伴的歉意,她收拾行囊再次出发。这次的目的地是高风险区,面对一切未知,她心中充满忐忑。虽然她平时也咋咋呼呼的,但其实胆子很小,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救命”的口头禅一次也没有落下,而这次面对疫情的风险,即使再害怕、再脆弱,她也开玩笑似的喊着“勇敢牛牛不怕困难”来鼓励自己。
直到今天,她还在参与抗疫工作,未曾停歇。在这座城市已经恢复往常之时,她仍在坚守。在她“不要写我、不要写我”的恳求中,我还是“狠下心不留情面”地下笔了,因为我想写写她,一个平凡却又不那么平凡的女孩,在这场来势汹涌的疫情中的故事。
执行局 吴方骏
我们这个组是支援小组,得知自己是分到支援小组时,我感到遗憾又忐忑,遗憾的是不能和兄弟姐妹们第一时间去防疫前线,忐忑的是怕疫情形势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
9月12日晚上,接到组织部通知前往德盛路进行疫情防控支援的我心潮澎湃,因为我时刻谨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党和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绝不退缩,必定要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一天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扫楼统计人口信息、困难居民情况,也要给居民做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我们负责的小区是老旧小区,独居老人比较多,管控期间,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尤其多,但我们都很乐意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因为心系这些老人,每到饭点我们会第一时间为老人送去饭菜,然后聊聊天,顺便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
我很希望自己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一点,因为做核酸、抗原有时候是凌晨时分,如果我们能更快一点居民们也就可以早一点休息了。